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0月12日在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人民政府县长 谢志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五年来工作回顾
五年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关心支持和民主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纵深实施“四增”发展思路,努力建设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加快推进绿色的经济崛起,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7:37:36调整为25:41:34,结构逐步优化。预计2011年(至年底,下同),全县生产总值达50.4亿元,是2006年的1.9倍,五年年均增长11.99%,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4万元,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达3.34亿元,是2006年1.3亿元的2.57倍,年均增长20.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是2006年的3倍多,年均增长2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5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3%;外贸出口总额9800万美元,是2006年的3.67倍,年均增长29.7%。
——支柱产业逐步壮大,工业经济稳步提升。预计201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5.2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8.06亿元增加到17.6亿元,年均增长16.9%。陶瓷产业加快发展,新马、宝丰完成股份制改造,2011年产值预计超亿元,全县陶瓷销售收入可达14亿元,是2006年6.99亿元的2倍多,年均增长14.9%。2010年我县被评定为“中国青花瓷之乡”。电力产业持续发展,2006年以来投资5.2亿元,新建水电站30座,总装机容量达33.5万千瓦。企业改革转制稳妥推进,国有固定资产有效盘活,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电子、制药、酿酒等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全面完成,单位GDP能耗比2006年下降15.14%。大埔被确立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招商引资有效推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围绕招好商招大商的目标,不断创新方式,强化服务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崇商重企氛围,制订执行招商工作责任制,建立专业队伍,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2006年以来,全县共引进项目235个,计划投资总额172.7亿元,其中引进广梅产业转移园项目7个,计划投资总额27.7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涵盖陶瓷、电力、旅游、农业、房地产及新兴产业等,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凸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2011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56亿元,税收1.28亿元,出口创汇8038万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75.3%、99.5%和109%。其中工业基地企业实现产值7.13亿元,税收4100万元,出口创汇7250万美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87.6%、76.4%和105%。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蜜柚、茶叶、烤烟、生猪、南药、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蜜柚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6.2万亩增加到11.19万亩,产量由5.8万吨增加到14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6.4%和28.7%;茶叶种植面积由4.5万亩增加到6.94万亩,产量由0.29万吨增加到0.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0.8%和11.5%;生猪年饲养量45.5万头,年饲养生猪万头以上猪场4家,千头以上猪场19家;烟叶种植面积达到1.786万亩,南药0.59万亩,油茶0.9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由2006年的18家增加到2011年的65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8家、县级33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7家。大埔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2011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西岩茶叶集团、顺兴种养公司进入“全省现代农业企业100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2010年西河镇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镇”。预计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6.1%和10.99%。
——特色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服务业有新的发展。旅游强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西岩茶乡度假村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和“省农业旅游示范基地”、“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入选为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坪山梯田、三河坝旅游区、丰溪森林度假区、富大陶瓷厂分别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埔被评为“中国小吃名县”、“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成功举办了客家风情旅游节、西岩茶香旅游节、2011年梅州市“中华文化游”启动仪式暨首届大埔客家美食节、首个“5·19”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第三次联席会议等活动,大埔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2011年预计接待游客81.6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4.2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96倍和3.75倍,年均分别增长31.7%和30.3%。金融支持地方力度进一步加大,预计至2011年底全县各项存款余额可达61.5亿元,贷款余额20.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3.4倍。农村金融改革有新进展,成立了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源丰小额贷款公司。2008至2010年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梅州市金融生态示范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邮政、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汽车、住房、文化、体育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预计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7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3%。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生态建设成效显着。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五年累计投入8.7亿元,共完成350公里省、县道和132条(段)530公里乡村公路硬底化改造,新建大桥8座,改造危桥26座,新建农村客运候车亭202个,全县244个行政村实现通水泥公路,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16.6公里,公路密度由2006年的每百平方公里59公里提高至97.88公里;梅龙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2亿多元,基本完成城区主干道路改造,滨江公园、梅河公园、北环大道、进城口景观园等一大批市政重点工程,以及全长8.8公里的便民自行车绿色通道建成投入使用。深入开展绿色城乡、洁净乡村行动,县城公共绿化覆盖面积243公顷,绿化覆盖率38.9%,比2006年增长60%,生态镇(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1%,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完成15个镇(场)垃圾处理场专项规划,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全县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大埔被确定为“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荣获“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卫生城镇”称号,湖寮镇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
——文体设施逐年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文化名城创建活动,县文化中心、西岭中国书法公园、大埔客都影院、全民健身广场等一批重点文体设施投入使用;基层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全县有农家书屋105家,7个镇建成了文体广场,湖寮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特色民居保护工作扎实推进,田家炳祖居被定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教育基地”,中山纪念堂、森堂公祠、肇庆堂、通议大夫第、邹鲁祖居敬爱堂、通议第等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至目前,全县有省级文保单位12处、县级59处,列入保护的特色民居187座。广东汉乐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7个项目被列入市级、35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80周年纪念活动、庆祝大埔解放60周年暨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系列活动、首届大埔国际广东汉乐周和全国、全省摄影比赛等重点文化活动,编辑出版《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历史文化丛书》、《美丽大埔》、《印象大埔》、《行走大埔》、《大埔民居》等书籍,进一步提升大埔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埔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广东汉乐之乡”,获得“中国最具文化品位的小城”、“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广东省文化先进县”等称号,百侯、三河镇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湖寮镇古城村、百侯镇侯南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民生福利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全县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3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0.8%。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45亿元,新建、改建校舍9.3万平方米,大埔张云栽实验小学今年9月投入使用;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06年的61%提高到90%,虎山中学通过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终期督导验收;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工作稳步推进,百侯、湖寮、桃源、大麻、西河、茶阳等6个镇实现“创强”目标;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发展,家炳职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复评。加快发展卫生事业,累计投入7600多万元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扩建乡镇卫生院20间次。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国家授权专利210件,省、市科技进步奖22项。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扎实推进,至目前,共落实帮扶资金2.43亿元,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得到省考核组和交叉检查组的好评,被评为优秀等次。着力抓好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五年来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1.4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1万人,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保基金历年累计结余稳步增长;积极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预计至2011年底参保农民达到13.87万人;全面实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城乡低保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步提高,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解决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投入近7000万元建设保障性住房781套。积极抓好水利设施建设,新建县城防洪堤18.93公里,加固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13条(段)32.7公里,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0宗,成功争取到一定三年的“广东省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扎实推进,有效解决8.8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抓好电网建设,完成土岭220千伏变电站、三河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和高陂、湖寮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移动、宽带和综合信息网络,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开通“民声热线”、社情民意直通车等8大民生诉求渠道,依法依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信访形势保持平稳,县国土资源局被评为“2010年全国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县公安局被评为“全国2008年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县安监局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着,连续五年被评为“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物价工作取得新成效,2007年和2009年分别被评为“全国价格监督检查先进集体”和“全国价格监管服务先进集体”。老龄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县老龄办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国防教育、人民防空、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推进,省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会、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取得新进步。人事、编制、粮食、供销、统计、工商、质监、打私、打假、应急、方志、档案、宗教、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行政能力明显提升。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更加规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政府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机关作风评议活动深入开展,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抓好县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全县254个村(居)委会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向其报告工作,坚持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办好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3件、建议255件,政协委员提案132件。抓好政府班子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强化对政府重大投资工程的公开招投标和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腐败。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积极推进。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埔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步伐更加坚实,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方的深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驻埔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大埔建设与发展的省市驻埔单位、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外出乡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尤为宝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五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自身优势,认真实施“四增”发展思路,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将做大做强陶瓷、电力支柱产业作为强县之基,凝心聚力打造工业基地平台,实现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的协调推进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必须始终牢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五年来,我们把实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民心、察民情、顺民意,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我们深切感受到,只有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谋大事、干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第三,必须始终强化把握大局、善于谋划的能力。五年来,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努力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全力化解金融危机冲击、宏观调控变化和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致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壮大了县级财力;致力向上争项目、扩大融资,缓解了资金压力;致力破解发展中碰到的各种难题,为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城镇建设提供了保障,赢得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越是在形势复杂和发展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察大势、善谋划的本领,在形势变化中捕捉机遇,在政策调整中争抢先机,将我们的事业一步步扎实向前推进。
第四,必须始终弘扬雷厉风行、攻坚克难的作风。五年来,我们坚持在县委领导下开展政府工作,认真落实县委确立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全力推进了一大批工业、城建、旅游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把加快发展的举措一件件落到实处。事实证明,只有直面矛盾、敢于担当,才能打开局面;只有环环相扣、步步主动,才能务实推进;只有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才能有效落实。
成绩值得肯定,头脑务必清醒。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仍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规模较小、链条还不完整,陶瓷、电力支柱产业的地位还不够突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城市建设管理及旅游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强;城市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县城市化率仅27.83%,与全国、全省、全市对比,差距较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尚需进一步拓宽;发展环境还不优,交通建设仍滞后,少数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行政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
按照县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定位,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兴县”的理念,深入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以打造生态名城、文化名城、和谐名城和建设陶瓷产业基地、电力产业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精致高效农业基地为目标,强势抓好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抢抓机遇,主抓发展,狠抓落实,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大埔。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力争至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元,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达到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市下达控制目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3:41。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新一届政府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狠抓工业发展。着力打造以高陂、桃源、光德、洲瑞等镇为主的陶瓷产业基地,做大做强陶瓷产业。积极发展高端陶瓷,加快发展特种陶瓷,着手发展紫砂陶瓷,推进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名标名牌培育力度,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打响“大埔陶瓷”和“大埔青花瓷”区域品牌。加强与潮州、佛山、景德镇、德化等陶瓷产业发达地区合作,着力引进一批旗舰型大项目,以外促内,借力提升,带动陶瓷产业加快发展。加强瓷土资源管理,确保有序开采,引进资金技术雄厚的大企业,兴办大型综合加工企业,推进陶瓷原料加工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综合利用率。推进全县11间陶瓷企业改革转制工作,有效盘活企业固定资产,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至2016年,力争陶瓷产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家以上,培育上市企业1家以上。实施水火光电并举战略,抓好现有水电企业挖潜改造,全力推进总投资51亿元、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大埔发电厂建设;抓好装机容量13万千瓦的高陂韩江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以及装机容量4万千瓦的三河镇舟角院电站建设;引进梅州市紫晶光电有限公司发展太阳能发电,做大我县电力工业。力争至2016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努力把大埔打造成广东省能源基地。进一步推进韩江内河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发挥我县矿产、植物等资源以及生态环境优势,争取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狠抓招商引资。以招好商招大商为目标,转变招商方式,创新招商机制,主动对接国际国内的大资本、大企业,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亮点,拓展新空间,做大产业规模,做大经济总量。突出选商引资,坚持“招大引强”,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境内外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及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高科技项目和龙头项目,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依托我县现有资源、产业特点,突出产业招商,大力引进一批特色陶瓷工业、精致高效农业、旅游先锋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大型企业,确保至2016年每个主导产业引进1-2家龙头企业。抓好世界客商大会、世界大埔同乡联谊会以及省市举办的节庆活动的招商工作,力争引进更多的上亿元项目。坚持“引凤筑巢”和“筑巢引凤”相结合,着力推进高陂工业生产基地二期工程和大麻陶瓷产业基地建设,完善桃源、光德、洲瑞三个工业小区,形成“两基地三小区”格局,拓宽发展空间,提高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着力培育竞争优势。
狠抓项目建设。按照“上马一批、推进一批、引进一批”的要求,把抓项目、保投资作为经济工作重点,进一步落实责任,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113项、总投资469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全力向上争取项目,充分利用中央苏区县的牌子,围绕我县产业特色,及时捕捉项目信息,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库,启动建设一大批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争取大潮高速、县城饮用水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落实好每项重点项目的责任县领导和责任单位,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和定期汇报督查制度,对项目推进实行量化考核,形成全社会重视项目、人人关心项目的良好氛围。
狠抓科技创新。制定完善自主创新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研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陶瓷、电力、旅游、农业等四大产业基地发展动力。加强与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加快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成果应用。深化与珠三角、海西经济区和港、澳、台的技术合作,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区和科技产业园,共建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区域创新资源共享。至2016年,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以上,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家以上,企业年专利申请量60件以上。
狠抓资本运作。充分发挥资本运营的显着效应,力求在资本运营上有大的突破。大力推动优质企业改制上市,力争到2016年全县上市公司达2家以上,通过资本市场融资5亿元以上。引入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基金、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设立村镇银行,力争到2016年全县拥有村镇银行1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以上。加快推进农信社改制进程,培育壮大农村商业银行实力。加强基层金融服务站建设,力争2012底前全县行政村挂牌成立金融服务站。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提高授信额度,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致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快繁荣第三产业
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大力弘扬客家文化,推动客家文化传承发展,加大县城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县城文化品位。以绿水青山为依托,抓好五虎山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提升宜居宜业环境,致力把县城打造成山水特色旅游城市。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以“法治大埔”、“平安大埔”建设为载体,努力营造和谐稳定、公正高效、文明法治的发展环境。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力争今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县城。
打造客家文化休闲产业。以省、市实施文化强省、强市战略为契机,深度挖掘大埔人文资源,着力打造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文化创意、平面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遗址和民间特色文化等资源,建立优秀客家传统文化传承机制,擦亮花环龙、广东汉乐、广东汉剧、客家山歌等传统特色文化品牌,争取更多的项目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古镇、古村落、古街区和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争取到2016年,全县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5处。逐步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艺术创作,以名人名史、广东汉乐、广东汉剧、民俗表演、客家山歌等为题材,争取每两年打造1—2个在省内或国内有重大影响、有良好社会效益、市场叫得响的影视作品或群众文化作品,打造客家文化艺术精品,凸显历史文化内涵和魅力。
大力发展旅游先锋产业。牢固树立“大埔大公园,旅游先锋县”的理念,以“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为形象定位,着力打造以银江、大麻、三河、高陂、茶阳、丰溪林场、大东、洲瑞等镇(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把大埔打造成独具魅力的旅游特色县,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推动旅游经济加快发展。树立富规划、巧开发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完善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三河古城、百侯古镇等主要景区详细规划。加快推进阴那山万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区、县城客家文化休闲旅游区、丰溪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西岩茶乡度假村、高陂陶瓷文化旅游区、三河古城和茶阳古镇整体开发、瑞山生态休闲度假村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整合资源,倾力打造好名人名居游、古镇古村游、生态养生游、红色热土游、陶瓷文化游五条精品线路,主要景区景点实现“串珠成链”、“连线成面”。加强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研发、包装和推介,高标准打造美食购物一条街。引导企业做好营销策划,加强与传媒战略合作,每年举办一批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提高大埔的知名度。力争到2016年,全县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4个、3A级6个,新发展2-3间国家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年旅游接待量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达到1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逐步构筑广覆盖、多层次、多网点的新型服务业体系,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三、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扩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以西河、湖寮、枫朗、青溪等镇为主的精致高效农业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扩大蜜柚种植规模,推进大埔蜜柚自主出口和“农超对接”工作,拓宽蜜柚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力发展红肉蜜柚,打造全国最大的红柚基地。抓好韩江上游茶叶产业带建设,不断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力争被确认为“中国名茶之乡”。大力发展烤烟、南药和油茶等,力争种植面积逐年增长。至2016年,全县蜜柚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茶叶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总产量达0.6万吨以上;生猪年饲养量达到48万头以上;南药和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和2万亩。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引导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扶持西岩茶叶集团、顺兴种养公司、家乐兄弟食品有限公司、宝益多食品饮料厂等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精美包装水平,提高农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力争至2016年,新培育1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达8亿元以上,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县级10家。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力促农民合作组织数量增加、规模壮大、机制完善、功能增强,提升农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市场运营能力,让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到2016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以上,加入组织的农户占全县农户60%以上,80%以上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合作组织营销流通。
打造农业名优品牌。正确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致力培育农业名优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农业品牌。推进西岩茶叶、顺兴蜜柚等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抓好星奇泰出口柚果示范园区、单竹山生态农业园区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示范效果强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争至2016年,新培育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以上、省级名牌产品5个以上。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成功竞得“广东省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为契机,重点抓好397座陂头改造和467宗水圳、170座山塘的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认真抓好名镇名村建设,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度。落实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确保粮食安全。积极引进新农机具,向上争取购机补贴资金,抓好农业机械化系列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16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9.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5%。
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发展城市经济
加快城镇扩容步伐。完善好《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城总体规划》和岭下、下坜、黎家坪控制性详细规划,推进梅潭河“一河两岸”的景观规划建设。在城区外围规划建设一条过境公路,使城市向山延伸、向外发展,拓展城市规模。把三河、百侯两镇与县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组团式开发,拉开县城“东进西扩”的发展架构。抢抓国家扶持小城镇建设和梅龙高速公路即将通车的良好机遇,加快推进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扩大城镇容量。推进“小县大城”战略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落户,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力争至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城市化率达到40%以上。
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以旅游城市、山水城市的功能定位,完善老城区的市政建设,切实抓好亮化、美化、绿化、净化等工作,致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雅致新城市。改造提升虎山公园、广场绿化景观,力争把虎山公园、西岭中国书法公园联合打造成省级森林公园。用好、用足“三旧”改造政策,盘活存量用地,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重点推进世纪华庭、璜腾坑等“三旧”项目改造。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晋昊大桥扩宽工程,打通人民东路、文化路等,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城市环卫、园林绿化等领域的运营机制改革,推行社会化管理模式。加强城市管理,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城镇管理运行机制,打造文明、整洁、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和广告招贴、市场秩序的监管,努力杜绝乱丢乱扔和违章经营、占道经营等现象,维护好整洁有序的市容市貌。以适度超前的眼光,加强县城停车场所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区交通秩序。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着力打造以湖寮、三河、百侯等镇为主的客家文化休闲区,搞活城市经济。按照构筑以县城为中心方圆30公里城市经济圈的目标,切实抓好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以茶阳、高陂镇为南北主轴,百侯、三河镇为东西次轴的城镇建设,带动周边西河、枫朗、大麻等镇经济发展。以城市化建设、旅游、物流、房地产等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全力经营好城市,创新城市经营模式,通过置换土地、连片开发、集约用地等方式,改造老城区,开发新城区,不断繁荣城市经济。
五、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发展环境
推进交通公路建设。构建以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龙头、县道为主骨架、乡村公路为补充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梅龙高速公路建设,确保2013年全线贯通;积极争取大潮高速公路立项,力争2015年前动工建设;抓好大麻、三河、茶阳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把三河至县城连接线建设成准一级公路。高标准建设旅游公路,重点建设和改造通往万福寺、丰溪林场、西岩茶乡度假村、张弼士故居、坪山梯田、花萼楼、瑞山生态休闲度假村、飞天马茶文化产业园等景区旅游公路。抓好县城西向往梅州、东向往汕头、北向往龙岩的三个出口公路建设。完成高陂田家炳大桥、三河朱德大桥、茶阳汀江大桥改造。推进公路升级改造,力争把省道S221线长治经湖寮、大麻至银江坪上接S224线升格为国道,把县道X072线三河经大麻恭州至高陂桃花升格为省道,加快升级改造陶瓷产区公路以及县内的省道、县道,全面完成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硬底化建设。
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民生水利为目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构建城乡防洪治涝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和水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韩江沿岸大麻中兰堤等6条堤围的除险加固,以及18条中小河流的治理,建设梅潭河百侯侯南侯北段和枫朗溪背坪段等堤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着力加强水库库区及主要水源地保护,维持水质达标。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设好县城饮用水工程,保障水资源供给。
推进城乡电网建设。继续加大电网建设投入,加强县内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优化电网结构,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输电损耗,促进电源电网承接各类型电源接入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重点建设枫朗、茶阳、湖寮岭下等3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光德、洲瑞等2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其他配网工程。至2016年,全县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先进节能的现代化绿色电网。
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开展绿色城乡行动、市级生态镇村创建活动,力争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继续加大城镇区域、旅游景点景区、公路主干道沿线的绿化美化,抓好生态公益林、碳汇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绿道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控制林木采伐,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全面提升森林管护水平,稳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考核机制,严格把好环保准入关,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行“畜—沼—果”模式,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县城管道燃气供气覆盖率达50%以上。加强环境监测和饮用水源保护,强化污染防治,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及垃圾填埋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实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六、竭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思路,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强力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工作,确保青溪、洲瑞两镇今年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力争今年底前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全面整合教育资源,科学布局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至2016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9%左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8%以上。以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虎山中学为龙头,不断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力争高考排名在全市处于领先位置。加快职业教育品牌化发展,集中力量办好国家级重点职校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县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住宿生生均宿舍面积,达到省标准化水平。继续发展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造就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优化卫生服务。加快推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优化以县级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加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所建设,提高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力争到2016年,全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2人、医师1.4人、医院病床1.6张以上。
强化社会保障。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积极抓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稳步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至2016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200套,全面完成10069户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力争基本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依法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和福利中心建设,力争2014年底前建成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慈善会和福利服务中心大楼。强势推进扶贫“双到”工作,对全县102个贫困村和6968户农村贫困户进行定点、定人、定责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确保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被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推进就业工作。全力实施城乡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培训工程,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促进劳动力全员培训、充分就业。全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力争五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万人,实现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全县非农就业比重达到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重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大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示范企业建设,深入开展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工作,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进城落户后的户籍管理、子女就业、住房、看病、社保缴交及劳务纠纷等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维稳长效机制,推动各级领导接访和干部下访常态化。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依法按政策解决好事关民生的各类信访问题。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狠抓事故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到2016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与此同时,每年提高干部职工和离退休干部的福利待遇,按有关政策规定逐步提高村干部福利待遇。加大“双拥”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底前成功创建省双拥模范县。扎实开展计生“两无”活动,抓好计生层级动态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做好统计工作,加强全县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推进平价商店、蔬菜大棚、冷藏设施“三项建设”,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重视抓好人防工作,推进人防设施和地下停车场建设。完善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重视妇女儿童工作,统筹推进人事、编制、档案、方志、宗教、气象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七、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努力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群众与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按法律规定办事、按政策程序办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
优化政务环境。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执行力建设,着力治庸治懒,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实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使政府每一项工作都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监督考核、有责任追究,做到直面矛盾不上交、快速落实不拖拉。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强化行政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大力反腐倡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强政务公开,促进行政权力依法公开,阳光运行。进一步完善财政审计监督,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加强机关行为规范教育,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树立和维护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大埔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心无旁鹜抓落实,同心协力开新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同心干、超常干、高效干,为实施“低碳经济县、宜居宜业县、人文魅力县、幸福和谐县”发展思路,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大埔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