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8年3月6日在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人民政府代县长 谢志云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纵深实施“创新增活力、瓷电增实力、生态增引力、人文增动力”发展思路,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9.55亿元,比增10.9%,增幅创13年来新高;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8亿元,比增24.4%;消费品零售总额17.08亿元,比增17.4%,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财税收入大幅增加。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亿元,比增26.48%,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三;财政综合增长率24.95%,上划省四税增长34.8%,获得了省、市三项奖励。完成工商税收1.24亿元,比增0.29%。完成地方各税收入1.56亿元,比增42.03%,达历史最好水平。
(二)特色工业逐步做强。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22.31亿元,比增11.8%。大力发展以陶瓷、电力为主的特色产业,全年陶瓷销售收入5.3亿元,税收3696万元,分别比减23.81%和21.93%,减幅明显小于预期;电力税收6283万元,比增5.92%。国企改革扎实推进,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供电局成为全省第一批被南方电网接管的县级供电企业;完成了经贸系统属下4间企业及百侯电站和县金叶发展公司的改革转制工作。新发展民营企业40家,实现总收入34.7亿元,总产值32.58亿元,税收9400万元,增幅均达5%。全年新批准外资企业20家,比上年增加10家;合同利用外资155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2万美元,分别比增597%和43.2%;外贸出口总额4709.5万美元,比增19.1%。
(三)农村经济稳步提升。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个,省、市农业(扶贫)龙头企业达20家,县级农业专业经济组织62个,年销售总收入12.63亿元,带动农户2.83万户,户平增收2230元。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07万亩,总产量11.86万吨。蜜柚、茶叶、烤烟、生猪、桑蚕、南药等六大基地建设初显成效。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及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标准化建设项目扎实有效开展,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42.5亿元,比增5.9%;农业总产值12.1亿元,比增5.2%;农民人均纯收入4303元,比增5.9%。
(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引进项目56个,投资总额11.7亿元,其中在建和投产项目37个,投资额9.7亿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投资总额10.4亿元,其中在建和投产项目11个,投资额8.7亿元。开展了陶瓷、农业专题招商活动,全年引进陶瓷项目10个,投资额1.12亿元,其中已动工或投产7个,投资额7010万元;签订农业招商项目8 个,投资额5.37亿元。产业转移园已完成了初步规划,各项工作正在跟进之中。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突出抓好以交通公路、水利、电力、县城市政设施等为重点的15项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面完成S221线茶阳至湖寮段公路和劳动保障综合服务大楼工程,基本完成了滨江公园和北环大道路基工程。投入资金5200多万元,全面落实了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镇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设的议案,全县基本实现镇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着力抓好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等水利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湖寮220千伏、三河110千伏和银江、大东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努力优化电网结构。
(六)人文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打造以客家风情、生态休闲、红色热土为主题,以乡村旅游、自驾旅游为形式的特色旅游品牌。西河客家民俗文化村、三河坝景区分别被评为全省最美丽乡村和第二届广东自驾游最优景点,三河镇汇城村被评为全省特色旅游村。通过承办纪念“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80周年活动,举办“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大埔”旅游宣传和“美丽大埔”摄影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大埔旅游资源,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34.5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1.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7%和29.5%。
(七)民主法制明显加强。切实抓好“五五”普法教育,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听取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意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的联系,不断完善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进一步落实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努力完善村民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八)各项事业全面推进。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确保了社会政治稳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一是新农村建设成效初显。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县示范点带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搞好新农村建设。二是重建家园工作扎实有效。面对去年6月的严重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各级各部门精心组织, 全力以赴开展灾害救助和重建家园工作。全县共投入重建资金1810多万元,620户全倒户全部于2008年元旦前迁入了新居。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培育和开发新的就业岗位2310个,输出劳动力1.22万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5678人,转移就业5102人;发放社保待遇5560万元,养老金保持100%社会化发放;完成低保扩保241户685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县有34.8万名群众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占农村总人口的83.2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即时补助和大额补助办法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3.25万名城镇居民加入了居民医保,占应保人数的80.9%。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综合监管措施,铁腕整治安全生产,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五是科教文卫事业稳步发展。我县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并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的科技成果项目4项。完成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及城镇低保家庭学生书杂费;扩大了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三河镇被评为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广泛开展疾病防控、医疗保健和群众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县人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六是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控制指标,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3.68%,自然增长率5.31‰,11个镇(场)实现无政策外多孩出生,111个村(居)委实现无政策外人口出生。七是社会治安保持稳定。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扎实开展严打行动,震慑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八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围绕创建林业生态县的目标,深入实施“绿满梅州”和“森林围城”工程,抓好湖寮、茶阳等镇的林分改造和大梅线、茶上线“绿色长廊”以及绿色县城和绿色墟镇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7.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深入开展河砂、稀土矿等非法开采专项整治行动,保护国家资源和生态环境。认真实施治污保洁民心工程,加强环境保护。
此外,还认真做好人事、审计、人防、人武、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统计、档案、物价、气象、体育、测绘等工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以及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县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真切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埔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人民警察和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外出乡贤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科学发展进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偏慢,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传统特色陶瓷产业因受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人民币升值等影响,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规模优势、品牌优势不明显;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仍然不少,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财政支出增大,收支平衡面临新的压力;有些部门存在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的问题,依法行政力度仍需加大等等。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2008年工作安排
2008年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大埔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市委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深实施“四增”发展思路,进一步彰显生态、文教、特色产业三大优势,强化项目、机制、环境、作风四个保障,着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着力推进文化和生态建设,争当全市绿色崛起的排头兵,加快建设富裕安康、和谐秀美的新大埔。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安排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
为实现以上目标,要重点做好如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1、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科技进步为动力,走技改创新之路,大力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做大扶强特色产业。陶瓷、电力是我县资源型的特色产业,我们一定要在技术改造上下功夫求效益。电力方面,坚持水电、火电、核电并举,致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增创电力工业新优势。着力做好粤电大埔发电厂立项审批工作,积极跟进内河核电项目,力争早日确定、动工建设。加快百侯电站、茶阳电站、埔城电站、溪背坪电站等工程建设进度,力争全年新增水电装机4.5万千瓦以上。注重对资源开发的论证,合理开发利用好水力资源,对现有水电企业深入挖潜改造增效益。同时,抓好大埔(土岭)220千伏、三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为做大做强电力产业提供保障。陶瓷方面,加快整合步伐,培育壮大一批敢于创品牌、上规模,科技含量高、产值大、效益好、税收多的陶瓷企业集团;帮助陶瓷企业创新管理机制,摒弃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瓷土资源管理,统一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好瓷土资源;落实好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政策,支持引导陶瓷企业通过窑炉技改、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组织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统一参加春秋交易会,避免无序竞争;为适应陶瓷产业发展新要求,尽快理顺陶瓷工业管理体制,全力做好服务、协调、指导等工作。同时,发挥好陶瓷行业协会的沟通、互助作用,进一步促进陶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全县陶瓷销售收入和税收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是扶持发展民营企业。进一步深化“崇商重企”理念,通过降低门槛,放开投资领域,在用地、用水、规费等方面实行优惠,努力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投资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招商引资、自主创新、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方式,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经贸活动,帮助企业选好项目、上好项目,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力促民营经济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
三是积极深化国企改革。努力探索国企改革的方式、方法,按照“积极、稳妥、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亏损企业退出通道,抓好国企改革。今年,重点抓好县氮肥厂和县矿泉公司等企业的改革转制工作,妥善安置好职工,确保稳定。
四是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好政府、企业、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协调互动平台。金融部门要用活、用足、用好政策,加大对农业、陶瓷企业、电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贷款支持,积极探索成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
2、强势推进特色农业。坚持把农业、生态、村建、文化、旅游有机结合,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引领农业发展,力促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一是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抓好枫朗茶叶、银江黄花菜、大东板栗、西河枇杷、百侯香蕉等“一镇一业”,以及枫朗和村青梅、蜜柚,高陂大王坑单丛茶,三河陈金蜜柚等“一村一品”的发展。通过集约化经营,适度扩大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茶叶、蜜柚、烤烟、生猪、桑蚕、南药等六大主导产业发展步伐,构建好产业基地。全年力争新植优质茶4200亩、蜜柚12600亩,种植烤烟18462亩,饲养生猪43万头以上,桑蚕生产比去年有所增长。切实抓好南药基地建设,尽快形成规模,使南药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进一步增强农业(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优势产业的壮大,让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
3、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制订切实可行的旅游资源保护措施,加强现有旅游资源的保护。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家,组织专门力量尽快完成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强化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抓好旅游市场整体营销策划,促进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丰富的自然生态、客家文化、历史人文三大资源优势,打响“广东自驾游最优景点”和“广东省最美丽乡村”的品牌,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发展乡村旅游、自驾旅游。抓好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景区景点的档次,重点开发李光耀、邹鲁、田家炳等一批名人的祖居,完善花萼楼、泰安楼、张弼士故居三个景区建设;抓好闽粤赣边纵党委旧址(启明寺)景点和三河坝红色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跟进深圳金达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红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丰溪自然保护区、青溪库区旅游项目,力争建成一个国家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农业,积极支持西岩茶乡度假区申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力争旅游总收入达1.8亿元以上。
4、尽力扩大外贸出口。针对外贸出口碰到的种种困难,找准突破口,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宣传市、县优惠政策,协调有关方面,简化出口通关程序,不断拓宽出口渠道。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降低产品成本,积极参加各种贸易洽谈会,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促进全县外贸经济的健康发展。
5、加快发展服务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房地产、物业、商流、社区服务、农业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行业,大力发展信息、广告、会计、咨询、法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行业,加强专业市场建设,调整和优化服务行业结构。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业竞争力。加快边界集镇建设,建立健全边贸信息咨询和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边贸经济。
(二)积极培植新税源,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1、合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各项措施,强化“向外、向外、再向外”意识,致力提高服务水平,转变作风,大力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调整招商优惠政策,深入开展产业招商、专题招商、节庆招商和重大活动招商,增强吸引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效。努力办好珠三角埔籍乡贤招商推介会,用乡情和亲情来招商,引导港澳台同胞和珠三角地区外出乡贤回乡投资兴办实业。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完善现有工业基地,优化基地发展环境,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集中引进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环境保护好、纳税能力强的大项目。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有实力的企业、对口帮扶单位等共建高陂陶瓷产业转移园区。力争全年引资总额10亿元以上。
2、全力建设重点项目。更加注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树立“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投入”的理念,把项目带动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多方筹集资金,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交通、城镇、电力、水利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培育税收新的增长点。
一是抓好重大项目建设。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协管领导,严格执行“十日一汇报,一月一督查”制度,全力抓好县确定的20项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意向项目抓落户、项目前期抓推进、计划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对未开工的项目,加强协调,加强项目跟踪,加强前期准备工作,促使工程早日上马。对已开工的项目,按照工程要求,抓好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力争早见成效。同时,做好项目储备,通过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特别是新型工业、农产品加工、电力和旅游等项目,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抓好城镇设施建设。创造条件,着力抓好“1234工程”建设:即继续推进河头新区建设;新建城北市场和内环西路;推进环二路东向出口工程,改造城北路,完善新城路延伸段;抓好北环大道堤路结合工程、南堤加固工程、西湖湿地公园工程、文化中心工程。同时,抓好县城公共场地绿化、美化工作。认真做好岭下、下坜新区的用地控制和规划建设。强化县城管理,理顺县城环境卫生管理体制,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县城品位和档次。认真实施《城乡规划法》,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扎实抓好建制镇、行政村的规划修编,扩大城镇规模,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是抓好交通公路建设。全力配合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建设和梅江、汀江航道整治,着力做好大潮高速立项审批工作,抓好S332线汀江大桥建设,全面完成北环公路建设,争取动工改造茶阳至青溪公路。同时,切实抓好县道砂土公路改造和3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交通事业。
四是抓好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全力抓好省人大小型水库、陂头议案建设项目,认真实施韩江、梅江沿岸重点堤围除险加固工程,努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大力加强财税征管。大力整合财税资源,密切关注税源变化态势,客观分析增减收因素,稳定提高原有税源,开辟新增税源,挖掘潜力税源,管好零星税源,做到严抓大税,紧抓小税,应征尽收。科学制定财税收入计划,强化税源控管,坚持依法治税,加大清理欠税和税务稽查力度,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同时,加大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财政收入,确保实现全年收支平衡。继续完善和实行镇级财税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各镇抓好生财、聚财工作的积极性。
4、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切实提高对“三农”、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社保、医保、低保、基础设施等民生保障水平。加强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机关正常运转,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确保县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
(三)促进文教生态建设,致力增创人文优势
1、加快推进绿色工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着眼于长远发展和良性发展,做好能源统计监测工作,狠抓污染减排和环保责任制落实,坚决拒绝污染大效益低且难治理工业项目。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强化森林资源管护。积极支持树人木业(大埔)有限公司的投资开发,以此带动全县森林资源管护社会化、市场化。进一步抓好森林围城、造林绿化、林分改造、森林管护、林荫大道建设等工作,加强县城、墟镇周围、省县道两旁第一重山的绿化和管护,着力打造绿色家园、绿色通道、绿色城镇,发挥生态效益,彰显大埔秀美山川,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县。
2、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坚持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步发展,进一步整合普通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办好家炳职业学校,形成山区办学特色,为陶瓷产业的发展和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认真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免收书杂费政策,着力解决县城小学学位不足问题,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力促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搞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服务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加强餐饮消费、食品卫生监管,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研究制订出台对骨干教师、医生等人才实行特殊津贴的办法,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更好地留住和用好人才。
3、加快发展文化事业。认真抓好集博物馆、纪念馆、群众文化馆为一体的县城文化中心建设,力争10月底前建成。积极推进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好民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整理,打造具有大埔特色的文化品牌。抓好具有历史价值的名人名居、客家民居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动大众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4、加快发展科技事业。认真实施《365BT体育app_mobile38365-365_365betappios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转化水平,提高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力争新培育2家省级高新技术或省级民营科技企业,不断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力争全面实现“网络到镇、信息进村”目标。
(四)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按照县委提出的发展一个农业龙头企业、新上一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办好一个新农村示范点、创建一个洁净墟镇的“四个一”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规划为龙头,全面推进村庄整治;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为重点,全力提升农村经济;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待遇;以生态建设为抓手,抓好墟镇的洁净、绿化和农村脏乱差的整治及“五改四化”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建设,致力打造一批生态文明村;以机制创新为前提,建立健全农村管理长效机制。县交通、建设、环保、国土等部门要加强道路建设、村镇规划、住宅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建设部门要根据各地实际设计出多种具有客家特色又美观实用的农民房样本供群众参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彰显客家特色。
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解决“一保五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低保救助制度,巩固提高五保户和低保户的生活水平,强化低保动态管理,确保五保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和200元,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力求做到应保尽保;切实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职教扶贫计划,努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高中和上大学的问题;大力抓好农村泥砖房改造和政府为农民房屋投保工作,认真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继续扩大农村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不断推进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认真实施《劳动合同法》,切实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确保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强化社保费征缴,加强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3、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突出抓好依法行政,努力构建和谐计生。通过完善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促进“两无”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国家优质服务县。
4、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价格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确保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重视做好信访、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融洽宽容、团结友爱、文明法制、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认真对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定期排查和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解决好21项民生信访突出问题,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深入开展“平安大埔”建设,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持社会稳定。
5、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建筑施工、水陆交通和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防洪和防范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抓好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产品质量、食品、药品、饮水安全等工作,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此外,重视做好外事、侨务、台务和联心联谊工作,精心筹备组织第六届世界大埔同乡联谊大会暨首届国际汉乐节。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推进人民防空、双拥优抚和人民武装建设,加强人事、审计、统计、体育、史志、气象、档案、民族、宗教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1、推动思想解放,建设创新型政府。按照县委的部署,扎实有效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解放思想的实效,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举措,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大发展,不断增强我县发展的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是创新思想观念。消除狭隘思想,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跳出大埔看大埔,敢于自我否定,深入查找影响我县发展的突出问题,既要看到我县区位环境较差、经济总量小等不利因素,又要看到我县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努力,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以及生态、文教、特色产业潜在优势不断凸显等有利条件,切实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努力推动思想上的解放。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以内外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调研,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用新的视觉和思路,谋划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把大埔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大埔在青山绿水中跨越发展。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发扬敢想、敢干、敢闯、敢负责的精神,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全面实行镇场和县直单位一把手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全县上下形成甘于奉献大埔、勇于破难攻坚、善于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2、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政府规制。加强行政复议,增强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
3、加快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管理体制,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增强公仆意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电子政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好“民声热线”,抓好机关作风建设,简化和规范机关办事程序,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等行为,积极推进文明窗口服务,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树立机关为民办事的亲和形象。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把政府主要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4、弘扬优良政风,建设清廉型政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政府廉政承诺,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严厉查处商业贿赂等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适应科学发展新要求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深实施“创新增活力、瓷电增实力、生态增引力、人文增动力”发展思路,抢抓机遇,蓄势后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有力的发展举措,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富裕安康、和谐秀美新大埔而努力奋斗!